觀賞京都四大傳統節慶之一的大文字五山送火。
原定行程如下:
京都車站搭100號公車至銀閣寺前逛銀閣寺→走哲學之道→鹿ケ谷通吃午餐日の出うどん咖哩烏龍麵→繼續走或搭5號公車到蹴上站或南禪寺站下車,逛南禪寺→步行至平安神宮→京都市營地下鐵東西線東山站至三条京阪站,轉京阪鴨東線至出町柳站或從東山站至烏丸御池轉至北大路站看五山送火→搭地鐵回京都車站
今天的新挑戰是蝴蝶結髮圈 |
先展演一下昨日購入的手持式熨燙機,在日本買便宜500台幣,所以我就扛了回來。
試噴蒸氣感覺充足 |
在超市亂買的零食,本以為是HAPPY DIET吃了會有飽足感,結果是HAPPY DATES |
今天的行程好像無法好好利用公車一日券,所以搭公車或地鐵打算直接投幣,
不過後來下了一場又一場的暴雨,行程打亂不說,最後懊悔如果買一日券該有多好。
搭著100號公車來到了銀閣寺前站,下公車可看見指示牌往上坡走4分鐘就可抵達銀閣寺。
往銀閣寺的商店街道 |
今日的重頭戲五山送火宣傳海報 |
走到銀閣寺山下,前方空地的棚子前擠滿人群,一探究竟發現是在賣護摩木(祈願木)。
說到五山送火,因為在柯南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裡,在山上有一個用火點燃的大字,
柯南利用此大字被點燃的時間推理而破案,八月來京阪神之旅當然怎樣都不想錯過此祭典。
五山送火與葵祭(又稱賀茂祭,祈求豐收)、祗園祭(最為知名,祈求消除災厄)和時代祭(從1895年開始為紀念遷都平安京1100年而舉行)並列為京都四大傳統節慶,
此祭典源自於400多年前,在盂蘭盆節8月16日這天在五座山上用火將字點燃,
將死者的靈魂送到另外一個世界,表達對亡魂的慰問與感激。
關於五山送火的起源有二說,一則是弘法大師當時為了退散流行的瘟疫,在如意嶽(即現在的大文字山)上用篝火點燃大字以祈福;
另一說則是與足利義政將軍有關,為了悼念戰死沙場的兒子義尚,在如意嶽上用白布拼成大字,送義尚的靈魂到另外一個世界。
延伸至今日的五山送火,所使用的燃體即是這些可寫上自己心願的護摩木。
擔心晚上的五山送火因雨延後,小黃決定買一支護摩木以表示我們有參與到五山送火的心願。
小黃許了順利畢業的願望,時隔三個月也算是有看見畢業的曙光了。
如果下雨沒能看見五山送火,那麼我們的護摩木也是可以被燃燒的喔。
開始參觀第一個景點銀閣寺,本名為慈照寺,山號東山,
和金閣寺同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由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1482年所建造,
原名為東山山莊(東山殿)是做為他退休後隱居的住所。
東山殿的建造歷時8年,在開工的隔年1483年足利義政就迫不及待地搬進來住,
但經過應仁之亂後多處毀壞,待暴動過去後正值民生潦困之時,
足利義政仍加賦重稅興建東山殿,自己繼續過著安逸奢華的生活。
東山殿在他逝世前不久才正式完工,在他死後依照他的遺願將此地改為寺院,
直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慈照寺成為相國寺的末寺而興盛起來。
走上坡道抵達銀閣寺的總門,總門至中門間的白砂步道稱為銀閣寺垣,兩旁是茂密的樹木。
進到中門旁邊就是售票處,一人500円。
銀閣寺的庭院使用白沙,京都的白川沙將花崗岩打碎製成,較一般的沙反射率更高,
日光和月光照射在白沙上反射至建物及其室內,可以借光。
銀閣寺和金閣寺同樣都是足利家的將軍所建造,時常被拿來做比較,
爺爺義滿蓋的金閣寺金碧輝煌,因建造當時正值室町時代的全盛期,
而孫子義政蓋的銀閣寺則是在平定戰亂後,為隱居而打造,整體風格趨於簡樸枯淡。
稱作銀閣的觀音殿,據說銀閣本來要貼上銀箔,但因為當時財政困難而作罷,
又有一說是因為足利義政在銀閣寺尚未完工前即過世,使此計畫無疾而終,
但無論緣由為何,現在的銀閣是以幽玄風格著稱的東山文化之代表性建築。
鎮守銀閣寺的八幡社就位於銀閣旁邊。
方丈本堂建於1624~1644年間,裡面供奉本尊釋迦牟尼佛,內部無法參觀。
本堂內的拉門上有兩位日本江戶時代的畫家池大雅、與謝蕪村的作品,不過只能隔著玻璃門觀賞。
列為國寶的東求堂建於1486年,是足利義政的佛堂與茶室,
正面左側為兩間佛殿,右側是茶室和書院,是日本書院造與草庵茶室的發源建築。
自東求堂看銀閣,可看見銀閣屋頂上有一隻金銅製的鳳凰,
據說他能守護在銀閣裡供奉的觀世音菩薩。
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池泉迴游式庭園,共有七座石橋和四顆名石,
在東求堂前的大內石,是由大內政弘進獻的石頭,另外三顆分別為在銀閣北側的北斗石,以及浮石和坐禪石。
接著往銀閣寺的後山步道走,山上有一棵五百年樹齡的槙木。
洗月泉的池中好多遊客投擲的硬幣,大概是用來許願吧。
步道兩旁種著楓樹,想必秋天楓紅時一定很美,後山則是一片竹林。
另一口泉水お茶の井是當時足利義政用來泡茶的泉水,因水質清澈優良現在仍被茶會所用。
從山上瞭望銀閣寺,可將全景盡收眼底。
遠方山上樹叢裡有一處插著紅旗的標記,是當時廣島被投擲原子彈時燒毀的樹,
而現在已長出了新的樹。
逛完山上步道後下來是銀閣的東面,絕佳的合影地點。
參觀完銀閣寺,決定浪漫地步行在哲學之道,再拜訪週邊的小神社後去吃午餐。
哲學之道以櫻花著名,賞櫻時節遊客必訪的地點,
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經常在此沉思散步,故這條長2公里的溪邊小路被稱為哲學之道。
五山送火的護摩木販賣攤位 |
說到五山送火,因為在柯南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裡,在山上有一個用火點燃的大字,
柯南利用此大字被點燃的時間推理而破案,八月來京阪神之旅當然怎樣都不想錯過此祭典。
五山送火與葵祭(又稱賀茂祭,祈求豐收)、祗園祭(最為知名,祈求消除災厄)和時代祭(從1895年開始為紀念遷都平安京1100年而舉行)並列為京都四大傳統節慶,
此祭典源自於400多年前,在盂蘭盆節8月16日這天在五座山上用火將字點燃,
將死者的靈魂送到另外一個世界,表達對亡魂的慰問與感激。
五山送火的簡介 |
關於五山送火的起源有二說,一則是弘法大師當時為了退散流行的瘟疫,在如意嶽(即現在的大文字山)上用篝火點燃大字以祈福;
另一說則是與足利義政將軍有關,為了悼念戰死沙場的兒子義尚,在如意嶽上用白布拼成大字,送義尚的靈魂到另外一個世界。
延伸至今日的五山送火,所使用的燃體即是這些可寫上自己心願的護摩木。
護摩木有分大和小,載滿一卡車就運上位於銀閣寺後方的如意嶽 |
擔心晚上的五山送火因雨延後,小黃決定買一支護摩木以表示我們有參與到五山送火的心願。
護摩木的寫法:寫上祖先名,自己的法號與俗名、年齡、性別,以及你所祈禱的事 |
小黃許了順利畢業的願望,時隔三個月也算是有看見畢業的曙光了。
完成品
如果下雨沒能看見五山送火,那麼我們的護摩木也是可以被燃燒的喔。
開始參觀第一個景點銀閣寺,本名為慈照寺,山號東山,
和金閣寺同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由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1482年所建造,
原名為東山山莊(東山殿)是做為他退休後隱居的住所。
東山殿的建造歷時8年,在開工的隔年1483年足利義政就迫不及待地搬進來住,
但經過應仁之亂後多處毀壞,待暴動過去後正值民生潦困之時,
足利義政仍加賦重稅興建東山殿,自己繼續過著安逸奢華的生活。
東山殿在他逝世前不久才正式完工,在他死後依照他的遺願將此地改為寺院,
直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慈照寺成為相國寺的末寺而興盛起來。
銀閣寺地圖 |
走上坡道抵達銀閣寺的總門,總門至中門間的白砂步道稱為銀閣寺垣,兩旁是茂密的樹木。
銀閣寺垣 |
進到中門旁邊就是售票處,一人500円。
![]() |
和金閣寺的門票一樣,是用毛筆寫的朱印 |
銀閣寺的庭院使用白沙,京都的白川沙將花崗岩打碎製成,較一般的沙反射率更高,
日光和月光照射在白沙上反射至建物及其室內,可以借光。
白沙庭院沙子絲毫不紊亂,感覺每天都要好好維護 |
銀閣寺和金閣寺同樣都是足利家的將軍所建造,時常被拿來做比較,
爺爺義滿蓋的金閣寺金碧輝煌,因建造當時正值室町時代的全盛期,
而孫子義政蓋的銀閣寺則是在平定戰亂後,為隱居而打造,整體風格趨於簡樸枯淡。
被昨夜大雨沖散的向月台,師傅正在整修中 |
向月台的形狀仿照富士山 |
稱作銀閣的觀音殿,據說銀閣本來要貼上銀箔,但因為當時財政困難而作罷,
又有一說是因為足利義政在銀閣寺尚未完工前即過世,使此計畫無疾而終,
但無論緣由為何,現在的銀閣是以幽玄風格著稱的東山文化之代表性建築。
底層是心空殿,書院造建築,二樓是潮音閣,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三間的禪宗(唐式)建築 |
鎮守銀閣寺的八幡社就位於銀閣旁邊。
八幡神社鳥居 |
方丈本堂建於1624~1644年間,裡面供奉本尊釋迦牟尼佛,內部無法參觀。
銀沙灘與方丈本堂 |
本堂內的拉門上有兩位日本江戶時代的畫家池大雅、與謝蕪村的作品,不過只能隔著玻璃門觀賞。
本堂的門廊 |
隔著玻璃看看與謝蕪村的壁畫 |
列為國寶的東求堂建於1486年,是足利義政的佛堂與茶室,
正面左側為兩間佛殿,右側是茶室和書院,是日本書院造與草庵茶室的發源建築。
東求堂,匾額為足利義政的手筆之複製品 |
自東求堂看銀閣,可看見銀閣屋頂上有一隻金銅製的鳳凰,
據說他能守護在銀閣裡供奉的觀世音菩薩。
銀閣屋頂的鳳凰,金閣屋頂也有一隻喔 |
銀沙灘與銀閣 |
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池泉迴游式庭園,共有七座石橋和四顆名石,
在東求堂前的大內石,是由大內政弘進獻的石頭,另外三顆分別為在銀閣北側的北斗石,以及浮石和坐禪石。
錦鏡池與大內石 |
接著往銀閣寺的後山步道走,山上有一棵五百年樹齡的槙木。
洗月泉的池中好多遊客投擲的硬幣,大概是用來許願吧。
洗月泉 |
好多硬幣 |
步道兩旁種著楓樹,想必秋天楓紅時一定很美,後山則是一片竹林。
辯財天末社,日本神話中的七福神之一,擅長音樂、口才與財富的女神 |
另一口泉水お茶の井是當時足利義政用來泡茶的泉水,因水質清澈優良現在仍被茶會所用。
お茶の井 |
泉水目前仍不斷湧出 |
從山上瞭望銀閣寺,可將全景盡收眼底。
銀閣與銀沙灘 |
遠方山上樹叢裡有一處插著紅旗的標記,是當時廣島被投擲原子彈時燒毀的樹,
而現在已長出了新的樹。
旗子好小,來銀閣寺的時候記得自己親眼搜尋一下 |
樹木參天 |
逛完山上步道後下來是銀閣的東面,絕佳的合影地點。
參觀完銀閣寺,決定浪漫地步行在哲學之道,再拜訪週邊的小神社後去吃午餐。
走下山 |
緊鄰銀閣寺的哲學之道 |
哲學之道以櫻花著名,賞櫻時節遊客必訪的地點,
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經常在此沉思散步,故這條長2公里的溪邊小路被稱為哲學之道。
雖然夏天沒有櫻花可賞,還是可以散散步,但走到一半又開始下起雨來,
靠近哲學之道後段有一間大豊神社,主祭神是醫藥祖神少彥名命、應神天皇和菅原道真。
在左手邊過了橋可見神社的石燈籠,此處要再繼續往裡面走才會抵達社地。
靠近哲學之道後段有一間大豊神社,主祭神是醫藥祖神少彥名命、應神天皇和菅原道真。
破舊的御旅所遺蹟 |
在左手邊過了橋可見神社的石燈籠,此處要再繼續往裡面走才會抵達社地。
建於887年平安時代前期,是當時宇多天皇為了祈願病痛康復而建,
大豊神社因此是可保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的神社。
宇多天皇勒令建設的紀念石碑,接著通過古老的鳥居
本殿隱藏在後方的樹叢中,來拜拜保佑健康
境內有幾間末社,稻荷社、大國社、日吉社與愛宕社等。
朱紅色的鳥居後是一群末社:看見狐狸在神社內就是稻荷社
大國社 |
在大豊神社內不難發現很多老鼠的雕像,
因境內的大國社所祭祀大國主命當年遭火侵襲時,出現了小老鼠救了他一命,
所以大豊神社裡有很多老鼠像,又稱為鼠之社,有健康、長壽的象徵。
繼續走到哲學之道的盡頭,有一間熊野若王子神社,是日本古代山岳信仰的神道教神社,
1160年由後白河天皇所建,此神社是可以祈求生意興隆與學業成就。
熊野若王子神社本殿 |
末社惠比須社,拜殿下掛著很多商家供奉的燈籠以祈求生意興隆 |
哲學之道走到底後左轉到鹿ケ谷通,午餐就在日の出うどん吃咖哩烏龍麵解決,
11點半到的時候已經大排長龍,因為價格經濟實惠,幾乎都是日本當地人來捧場。
排隊人潮,大概一小時後才輪到我們 |
這場大雨淋到全身溼透,好不容易坐在店裡不必淋雨卻冷死了 |
排隊排多久,雨就下多久,真的很想趕快吃一口熱呼呼的咖哩烏龍麵。
老闆問我們從哪裡來,說台灣的時候老闆用簡單的中文跟我們解釋菜單,
每人都可以獲得一個拋棄式的圍兜不怕湯汁噴到衣服,十分貼心的設計。
我們點了一豬一牛,外加一碗白飯總共1950円 |
吃飽雨也稍微歇了(但是沒有停),心裡掛念著五山送火會不會被取消。
沿著鹿ケ谷通繼續往下走可抵達南禪寺。
鎌倉時期由龜山天皇在此地建造給母親的別宮,1291年改建為寺,是第一間由皇室發願建造的禪寺,在日本禪寺擁有很高的地位。
鹿ケ谷通直接通往三門南側 |
高22公尺的三門,和知恩院的三門與東本願寺的御影堂門合稱為京都三大門,
南禪寺的三門原建於1296年,後被火燒毀,
現存的三門是1628年藤堂高虎為紀念在大阪夏陣戰役中捐軀的武士所建造。
位於三門前方的庭院有一座以日本第一大燈籠聞名的高6公尺佐久間燈籠,
由佐久間玄藩於三門1628年落成時所進獻。
藏在樹後面的佐久間燈籠 |
與三門連成一線的法堂(仏殿),原1606年豐臣秀賴進獻的建築於1893年燒毀,
1909年重建,現在是大型法會舉辦的地點。
法堂(仏殿) |
內部須彌壇上供奉釋迦如來像,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天花板的蟠龍圖由明治時代畫家今尾景年所繪 |
香爐 |
雨還在下,看水溝裡的水有多麼波濤洶湧可知剛才那場大雨多麼猛烈。
境內的水路閣建於明治年間,參考古羅馬的水道橋,作用是將琵琶湖的水運往京都。
看著水路閣讓我想起龍騰斷橋,我想是因為紅磚貼附的外觀吧
南禪寺占地很廣,除了三門、法堂,還有方丈、本坊、南禪院等很多建築,
入內參觀要分開付費,最後我們選擇登上三門,一人500円。
只有這張我爬樓梯的不雅照,但我想表達的是這座木梯是我畢生爬過最陡的長梯了 |
三門意指佛教的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二樓的走廊上可觀賞南禪寺全景。
周圍都是樹木 |
南禪院 |
法堂 |
如果只能選一個地點觀賞,我想三門是最佳的選擇,
二樓除了可待在走廊上欣賞南禪寺的風景,佛堂裡有多座古老的佛像,
有本尊寶冠釋迦牟尼像、十六羅漢與長者像,還有德川家康的雕像,
但礙於不能拍照只能親眼見識了。
三門下看看每根柱子都很強壯 |
雄偉的三門 |
離開南禪寺,我們直接步行至平安神宮,大約25分鐘腳程可抵達。
巨大的朱紅色鳥居高24.4公尺,昭和時期建造 |
平安神宮建於1895年,是為了慶祝遷都平安京1100年所興建,
整體仿照平安時代的皇宮,以等比例縮小,重現平安都城的昔日風貌。
看見大鳥居後繼續往前走到底是應天門,與大極殿是平安都城大內裏朝堂院的縮小版。
應天門 |
很不幸才剛要進入平安神宮又開始下起大雨,我們就躲在應天門下等雨停等了半小時...
應天門前的洗手處 |
感謝應天門的門廊讓我們躲雨躲了半小時 |
看雨沒有想停下來的意思,我們還是跋涉過積水的白沙庭。
雨中的大極殿,因主祭神為遷都平安京的桓武天皇與平安京最後一位天皇孝明天皇,所以殿前一樣有左近之櫻與右近之橘 |
左手邊的額殿 |
大極殿的左前方是白虎樓,右前方是青龍樓,兩棟建築都是綠色屋頂頗具中式風格。
白虎樓 |
平安神宮還有著名的神苑,分為東苑、西苑、中苑與南苑,
各區的景色各有千秋,但因為這場大雨暫時封閉。
沒逛到神苑我們直接走到大極殿,踏上大極殿的階梯開始就禁止使用相機。
大極殿 |
自大極殿看應天門 |
平安神宮全景圖 |
離開平安神宮我們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先回京都車站詢問晚上的五山送火是否如期舉行,
並且換掉腳上溼透的鞋子。
京都車站二樓有觀光諮詢處,提供各種旅遊資訊,也有專人可以詢問,
會講中文的服務人員說如果不是很大的雨,五山送火就會如期舉行,
傍晚雨漸漸變小,我們也放下心中的大石。
五山送火的攻略圖 |
在南北小路通靠近後站的階梯旁有一間551蓬萊包子,顧客絡繹不絕,
雖然大肉包台灣就有,但為了體驗一下日本肉包所以買了兩顆來品嘗。
551蓬萊賣大肉包,生意可是很好的喔 |
包子與小黃的手對比,兩顆一組340円,說實話還是輸給台灣肉包 |
回飯店整裝完畢,補充完能量就出發搭公車前往賀茂川附近,等著晚上八點的五山送火。
有發現今天已經搭超過三次公車了嗎?
原定離開平安神宮要轉搭地鐵或是京阪鴨東線,直接前往可觀賞五山送火的地點,
沒想到被大雨打亂行程,整個失策。
五山送火交通管制 |
有點忘記是搭到哪一站下車,應該是在葵橋西詰站或是河原町今出川附近下車,
我們晚了一站下車,路上還問交通警察怎麼走,最後我們找到賀茂橋。
放火前一小時,賀茂橋上已擠滿等待的人潮 |
在賀茂橋旁的出町妙音堂,祭拜的是妙音辯財天 |
在這等待的一小時可逛逛附近的小攤販,但記得不要喝太多水,因為沒什麼地方可以上廁所,
本來想找間餐廳吃點東西,但也都一位難求了。
時間快到八點,我們就擠進人群中等待著,剛開始點火時山上的大字還不是很明顯。
看看大家都高舉相機在拍照 |
慢慢燃起的大火 |
待點燃一段時間後,大字會愈來愈明顯。
我們的護摩木正被燃燒了 |
換個拍攝模式,沒有厲害的鏡頭夜拍真的很難 |
大約過15分鐘,火燃燒達到最旺盛的程度。
燃燒最旺盛的大字 |
除了大以外,每隔五分鐘其他四座山的字會依序點燃,
「妙」與「法」、船形、左大文字與鳥居形,若在高樓樓頂有希望可同時觀賞這五座山,
然而我們只能選一座山,選擇了第一個被點燃的大字觀賞。
身後的人潮 |
前方的人潮 |
已開始先撤退的人潮 |
擠在賀茂橋上終於完成此趟旅行最終的心願,祈禱許下的願望能夠實現。
以我的背影跟日本遊say goodbye |
回到河原町通有公車可搭回車站,記得要提早撤退。
麵包店賣的五山送火麵包,回飯店後當宵夜吃 |
今天行程檢討:
京都車站搭100號公車至銀閣寺前逛銀閣寺→走哲學之道,參觀大豊神社與熊野若王子神社→鹿ケ谷通吃午餐日の出うどん咖哩烏龍麵→繼續走
被雨打亂的行程,適用公車一日券,該去的景點都有到,完成度100%。
拖著感冒的身體,從雨開始也由雨結束的關西之旅,失聲又濕身的初次日本旅行完成!
THE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