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check out,至九条Daiwa Roynet Hotel Kyoto-Hachijoguchi,買京都市營地下鐵一日券→九条站搭至二条城前站下車,參觀二条城→搭地鐵至四条站錦市場午餐 or 直接前往今出川站吃やよい軒,14:00參觀京都御所→中午若沒逛到錦市場再前往錦市場→回飯店
行程排很少,主要因為二条城和京都御所占地很廣,所以不排太多景點,
但卻偶遇許多小神社,是今天最有趣的事。
仍然是忽晴忽雨的一天,早上在二条城被太陽曬昏,下午在京都御所被掃興的雨淋到不能拿相機出來拍,所以後面的照片用手機拍都有點模糊嘍。
今天特地認真編了頭髮
ひふみ旅館房間照片,離開前才拍來留念,是這次住到最大的房間 |
從ひふみ旅館check out後,我們拖著行李換到後火車站的Daiwa Roynet Hotel Kyoto-Hachijoguchi飯店,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從前站到後站,問了站務阿伯才知道走京都車站二樓的南北小路通可以穿越到後站;後站相較之下冷清許多,除了有一間晚上特別明亮的遊戲場所,以及一兩間便利商店。
安頓好後,我們到地鐵站買地鐵一日券600円,基本上搭到三趟就回本,
雖然京都地鐵只有南北兩條線,沒有公車的分佈廣,
但是地鐵不必人擠人,今日的行程又正好都是地鐵可到達。
京都車站搭到二条城前站,地鐵站內路線有點複雜,不過一到地面就可看見二条城的東南隅櫓。
二条城的東南隅櫓,列為重要文化財產之一 |
走過馬路前行,就會看見二条城的正門東大手門。
二条城正門東大手門,只能拍到這樣的視野 |
二条城建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年,是德川家康為了保衛京都御所(皇宮),並作為自己來京都時的住所而設置。
初期的二条城只有二之丸御殿的部分,城牆也低,買好門票進去參觀。
一人600円 |
走進東大手門先看到二之丸御殿的東側矮牆。
列入日本重要文化財產的唐門 |
唐門為桃山文化華麗的建築,屋簷下有龍、鶴等吉祥動物,可見當時德川幕府想超越朝廷的野心;
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歸還給天皇後,二条城為朝廷所有,
原本德川家的家徽是葵花,而皇徽為菊花,在此之後二条城內都是菊花皇徽。
唐門屋簷下的裝飾十分華麗 |
遇到一對韓國情侶互相幫忙拍合照,難得的兩人合照 |
穿越唐門後來到二之丸御殿,又是要脫鞋收相機入內參觀了。
二之丸御殿 |
分為柳廳若松廳、遠侍廳、式台廳、大廳、黑書院、白書院、老中廳和欽使廳,
大政奉還的儀式即是在大廳舉行;
內部保留著桃山文化的雕刻與繪畫,房間的隔扇畫是狩野派的作品,
依據各個房間的使用目的而繪製,多幅畫作列入重要文化財產;
另外一個建築特色是走在其內可聽見地板隱約傳來黃鶯的啼鳴聲,
藉由特殊的走廊結構所製造出來的「鶯聲地板」,
是德川幕府用以預知敵人入侵的重要防備,對黃鶯啼叫聲真的印象深刻。
![]() |
出處:二条城官方簡介 |
接著逛逛二之丸御殿的周邊,在御殿左方空地上有一對釣鐘,
是幕府末期政變之時,二条城北邊的所司代(幕府於京都的代表)所使用,
若聽到鐘聲時居民就知道有危難而能事先警備。
被列為特別名勝的二之丸庭園,在水池的中央有一個蓬萊島,在其左右還有鶴島和龜島,
展現蓬萊世界的意境,又稱作八陣之庭,
據說是出自名匠小崛遠州之手,為一池泉回游式的庭園。
二之丸庭園的池泉回游式造景,但我沒看到哪座是蓬萊島,哪座是龜島和鶴島 |
1624年,德川家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進行大規模的擴張,除了二之丸御殿整修以外,
也加築了本丸和天守閣,於1626年完工,
同時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的來訪,在水池的南端修建了行宮,
並且對原本只能從大廳看到的庭院風景稍微改建後,使得在黑書院或是行宮都可觀賞庭院之美。
在池中裝飾的石頭皆經過挑選,展現一種力量之美,與雄壯的建築群互相呼應 |
大廳建築外觀,就位在水池前方 |
參觀完二之丸御殿後,前往另外一個景點本丸。
二之丸御殿通往本丸的櫓門 |
本丸周圍的內護城河 |
德川家康建設二条城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向皇室顯示幕府的實力,
但他統一全國後就不必再向天皇裝模作樣,於是從第三代的將軍德川家光之後約300多年都沒有一位將軍來過京都,之後便逐漸荒廢。
1788年大火燒毀本丸的許多建物,唯一遺留下來的只有本丸櫓門。
列為重要文化財產的本丸櫓門 |
走過櫓門後看見本丸御殿的一部分 |
往左循著本丸庭園彎曲的路線走,原本的本丸御殿及庭園於1788年大火中被夷為平地,
現在的庭園是在1895年明治天皇來此參觀時,奉命重建,加入了西式的庭園風格。
本丸庭園,種植大量的樹木,並有許多庭石和燈籠裝飾 |
德川家光加築的五層天守閣位於本丸庭園的西南方,在一次雷擊中引發火災燒毀,
疏於修繕的狀況下,只看得到遺留下來的高台,可在上面眺望整個本丸御殿及庭園。
本丸御殿建築群 |
內護城河 |
本丸御殿被大火燒毀後,於1893~94年間從京都御所的舊桂宮移建此地,
只在特定日期開放參觀,平時不開放。
本丸御殿外觀 |
在二条城西側種有綠蔭樹木,北側的清流園使用1100顆美石佈置而成,
庭園裡著名的枯山水造景加茂七石,來自不同河川的七顆美石所排列而成。
加茂七石 |
在1100顆石頭中,其中300顆是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
另外800顆石頭是從江戶時代的一位富商宅邸移置過來。
用耀眼的陽光與清流園作為二条城的參觀句點 |
約莫花一小時參觀完二条城,我們決定先前往錦市場逛逛,
搭地鐵從二条城前站至烏丸御池站轉南北線至四条站,
走大丸百貨的出口,又在百貨之間流連忘返一下,到錦市場可以逛的時間所剩不多。
京都的市場都有貼心的屋頂設計 |
滿滿遊客和在地人 |
錦市場有「京都的廚房」之稱,裡面的商店舉凡小餐館、惣菜、乾貨等等應有盡有,
約100多家商店,以及各種小吃匯集於此。
沿著錦小路通走,我們找到旅遊書上介紹的豆奶甜甜圈こんなもんじゃ,
是由京都知名的豆腐店藤野開設,熱騰騰的現炸甜甜圈就在眼前製作著,
買了直接享用很不錯。
豆奶甜甜圈買來嘗鮮 |
本想在びーんず亭喝一杯咖啡,原來他只賣自家烘焙的咖啡豆。
學著露齒笑 |
最期待的是日式煎蛋三木雞卵,其實隔壁也有好幾間都在賣類似的煎蛋,
利用嚴選的高湯煎蛋,一層又一層的蛋皮堆疊成的蛋捲,咬下去十分多汁真的很好吃!
三木雞卵一份380円,真的值得一吃喔!
隱身在錦市場旁邊有一座小小的錦天滿宮,與北野天滿宮一樣是供奉菅原道真的神社,
掛滿商家奉獻的燈籠,是鎮守錦市場並可庇佑商家生意興隆的地方。
錦天滿宮前還有另外一個新京極通商店街,超級多商店聚集於此,
可惜礙於時間緊迫,我們必須先回到今出川站吃午餐,並等待2點預約好的參觀京都御所時間。
到了今出川站找やよい軒找了一下子,此時出現了一位熱心的日本少年,
他經過我們身邊後又折返問我們要找什麼,他特地帶我們到店門口然後離開,
正當我們進去餐廳在研究販賣機怎麼使用時,他和朋友又經過一次餐廳並回頭再熱情地與我們道別一次,此時我了解到我竟然有老少通吃的魅力!(應該是我,不是小黃吧)
話說回來,やよい軒近期在台灣開了分店,我被他的鹽烤花魚深深吸引,
所以決定來京都時吃吃看日本店的口味如何。
已顧不得小黃還要拍照,我就大口用餐了 鹽烤花魚定時與鐵板牛排定食加一杯啤酒共2410円,CP值很高喔 |
吃飽後我們趕往京都御所等待參觀。
好個特別的咖啡店 |
京都御所必須要先上網預約參觀時間,否則無法進去,
占地11萬平方公尺,呈方形,走到參觀者統一的出入口清所門會看見兩三名警衛在外面站崗。
走過一大段碎石路非常耗腳力 |
御所內部戒備森嚴絕不能兒戲,進去後每一條路線都用線圍住,並非你想走哪就走哪,
參觀的人統一集中在休息處等候講解人員。
794年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即現在京都市中心的地方,
天皇的住所稱為「內裏」,設置於大內裏(宮城)的中央偏東,
960年後屢次受到火災燒毀,在重建內裏時需設置天皇的臨時居所,這些臨時居所被稱為「里內裏」,平安時代後期內裏很少再被使用,里內裏取代成為天皇的日常居所,京都御所為其中一部分。
1331年開始至1869年遷都至東京為止,當時被稱為土御門東洞院殿的京都御所長期做為皇居所用。
參觀導覽採官網預約制,外國遊客有英語導覽可以選擇,
可惜的是今天的英語導覽人員生病,來了一個英文不怎麼溜的導覽員,
更不幸的是開始參觀時下起來綿綿細雨,於是隨著一群人走參觀再加上下雨便無法拍到清晰的照片。
以下照片開始都很歪斜 |
內裏又分為內重、中重和外重三部分,內裏有許多宮門,
每座宮門的名字幾乎曾做為歷代女院的名號,所謂女院,是指日本歷史上宣下給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后等,或擁有相同地位的女性。
宜秋門院為後鳥羽天皇的中宮(皇后)九條任子的院號。
內重六門之一,宜秋門 |
接著往前走到諸大夫之間,是大臣、僧侶或武士等前往清涼殿謁見天皇,等候的休憩所;
共有三個房間,根據房間的拉門之繪畫題材分別為「虎之門」又稱為公爵之間,
「鶴之間」又稱為殿上人之間與「櫻之間」又稱作諸大夫之間,
身分級別由高到低安排在不同的房間裡。
原本的諸大夫之間專指櫻之間,現在統稱這棟三個房間的建築。
鶴之間,為江戶時代後期的畫家狩野派畫家狩野永岳所畫,屬桃山派的畫風
御所的南端是1855年重建的紫宸殿,舉行登基大典等重要儀式時使用的正殿,
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都是在此登基。
正面有十八級台階,殿前的白沙南庭上左右各種著櫻花與橘樹,稱為左近之櫻、右近之橘;
殿內中央有高御座和御帳台,分別為天皇與皇后舉行即位式時的御座,
不過參觀止步於在承明門外,無法更近距離欣賞。
紫宸殿 |
內重東南面中央的建春門,中重六門之一,為高倉天皇之母平滋子的院號 |
在紫宸殿的東側是宜陽殿,穿過旁邊的小門前往在紫宸殿後方的清涼殿。
宜陽殿一隅 |
走過小門小心別撞到頭 |
在清涼殿前方的白砂東庭,倒是可以看見紫宸殿的背面。
紫宸殿後方的門廊 |
紫宸殿背面照 |
清涼殿與紫宸殿同樣為歇山式寢殿造結構,與紫宸殿相比地板要低得許多,
在御常御殿尚未建設之前是天皇的日常起居的地方,南側與殿上人之間相通。
清涼殿 |
東庭上的吳竹 |
在清涼殿走廊上的絲綢屏風「昆明池幛子」,為土佐派的土佐光清所畫。
土佐派與當時的狩野派的華麗多彩畫風不同,土佐派運用日本材料與美學展示中國主題,
從傳統的大和繪發展而來。
昆明池幛子 |
紫宸殿的東北側是小御所,和御學問所中間有一塊四角庭院蹴鞠庭,
是進行蹴鞠活動的地方,即日本的踢球遊戲,用腳踢球球不能落地。
蹴鞠庭 |
在御學問所前有一座以大池塘為中心的回游式庭院御池庭,
對岸種有茂密的樹林,天晴時會是一幅很美麗的風景圖。
御池庭 |
右側的櫸橋 |
御學問所不僅用作學問之地,也被用來舉辦召見下臣等儀式活動,
特別的「舞良戶」拉門取代格子門。
御學問所的舞良戶拉門 |
再往北的御常御殿是京都御所內最大的御殿,屬於書院風的建築,
天皇的日常起居本來位於清涼殿,但因清涼殿的條件略為不足,而逐漸被御常御殿所取代。
門上的春日和歌會畫作 |
結束了約45分鐘的導覽,也無法在裡面多作逗留,因為警衛在後面監督大家離開,
此時雨才漸漸停了。
外國人心裡應該在想都聽不懂導覽員在講什麼吧... |
離開京都御所才放晴 |
本來想去京都御所旁邊的仙洞御所看看,但走了半小時的碎石子路覺得距離沒有變近過,
於是我們就放棄離開了這裡,
卻無意間看到這間位於京都御所蛤御門前的護王神社。
護王神社可保佑你足腰健康,還有好多小豬在裡面 |
護王神社主祭神是和氣清麻呂公,769年他和他的姐姐阻止了僧侶道鏡篡奪皇位,
因此被道鏡陷害而流放,在途中遭刺客襲擊時出現300隻豬保護他,
流放期間受腳萎縮之苦,也有豬的守護協助他把病痛驅除,
所以護王神社裡有好多神豬供奉。
表門旁的御神豬 |
待道鏡和尚下台後,和氣清麻呂便被桓武天皇召回,
他在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等各項建設上有很大的貢獻。
1851年孝明天皇為紀念和氣清麻呂的功績,賜予他護王大明神的稱號;
1886年明治天皇下令在此地建造護王神社以祭拜和氣清麻呂。
拜殿 |
拜殿的後側四方守護招牌,四神由東側青龍、南側朱雀、西側白虎與北側玄武守護 |
拜殿的後方左右兩側各有一棵招魂樹,是用來祈願使用。
拜殿左後方的招魂樹,樹下插著許願的紙串,是這裡的特色之一 |
拜殿右後方的招魂樹,足萎難儀回復之碑,參拜者脫下鞋子站上去以祈求腳病康復 |
看時間還早,小黃使用Ulmon APP搜尋附近還有什麼神社可以去,
找到一間在今出川站,和京都御所反方向的白峯神宮。
白峯神宮的拜殿 |
白峯神宮在1868年由明治天皇下令建設,祭拜兩位被流放外地客死他鄉的崇德天皇和淳仁天皇。
為表示此神社是祭拜天皇,因此在拜殿前方有左近之櫻與右近之橘 |
此地原為蹴鞠宗家的住宅地,所以想祈求球類運動順利的信徒會來此參拜。
放有好多種球類的拜殿 |
在新町通上有一間更小的神社靈光殿天滿宮,建於1018年,祭拜菅原道真與德川家康,
鳥居上的天下無敵必勝利運的匾額,是後宇多天皇在對抗蒙古軍時祈求平安勝利所贈與;
德川家康對這座神社很崇敬,在他死後1636年將他的雕像放在此神社祭拜。
天下無敵必勝利運匾額 |
神社的社務人員好像已經下班,拍了無敵御守做個紀念。
想要無敵必勝嗎?來買御守吧 |
之後我們走到最後一站晴明神社。
晴明神社的第一道鳥居 |
晴明神社算是開最晚的一間神社了吧,6點才關門,所以我們趕上最後一批。
供奉平安時代的御用陰陽師天文學家安倍晴明,1007年一條天皇為了撫慰無主的荒魂,
於安倍的故居上建造此神社。
鳥居上的五芒星是晴明桔梗的社紋,是安倍創的陰陽道使用之祈禱咒符 |
有看陰陽師的小黃來到這裡很興奮 |
在晴明神社內有一座一条戾橋,欄杆主柱是從1922年到1995年舊橋使用過的,
現在的一条戾橋位於神社的南方一百公尺處。
還記得在北野天滿宮的源賴綱燈籠嗎?源賴綱曾在一条戾橋砍斷女鬼的手的鬼故事,橋也因此有名 |
日月柱代表陰與陽,石柱使用以前四神門的門柱
第二道鳥居後方的四神門,據說當時每當朝廷使節來訪時四神門會自動開啟,
這樣的事蹟讓安倍的法力更顯得神秘。
後方為四神門,現在是自動門啦 |
社內有一口晴明井,藉由安倍晴明的念力所湧出的泉水,據說喝了可以驅除病痛。
晴明井與北斗七星石 |
本殿前方有一棵御神木,推斷樹齡300年,是可做為除蟲的樟腦原料的楠木。
御神木,可以去摸摸看 |
摸了厄除桃厄運都會祛除。
小黃摸完厄除桃回台灣後真的好運一直來 |
在神社的最裡面是祭拜安倍晴明的本殿,建於1905年。
掏錢來拜一下
本殿左方的安倍晴明像,在衣袖下結著手印遠眺星空觀星象的模樣 |
在神社內種有約2000株桔梗,每年六月到初秋是開花的季節。
晴明桔梗的五芒星社紋即來自桔梗花 |
離開前小黃買了御守還附送一把晴明扇子。
真開心 |
拍照看板,小黃是安倍晴明,我是要被祛除的小惡魔 |
結束今天的觀光行程,我們決定去吃日本串燒。
烏丸御池站的串くら,建築有百年歷史喔 |
外面有價目表 |
我喜歡這樣的小插畫 |
串くら主打雞肉,岩手縣產的南部雞和滋賀縣產的近江雞,
我們很幸運的有位置可以坐,店裡雖然沒滿但在我們後面進來的散客就被老闆娘拒絕了。
前菜有蔬菜棒與豆腐 |
500円的酒 |
我們大概點了九樣,劈哩啪啦吃完隔壁桌比我們早來的還在叫菜。
![]() |
吃完這餐共3190円,當然不是很飽 |
後半段我的曝光率太低了,搶點版面 |
搭地鐵回京都車站,終於見到晚上的京都塔了。
京都塔 |
去前站的Yodobashi和藥妝店進行最後一次採購後我們就回飯店了。
京都車站的水舞秀 |
車站的玻璃窗倒映著京都塔 |
回飯店的路上下了一場又急又大的雨,躲進便利商店買了泡麵和啤酒當宵夜享用,
並祈禱明天的五山送火別被大雨搗亂啊。
泡麵啤酒當宵夜 |
檢討今日行程:
民宿check out,至九条Daiwa Roynet Hotel Kyoto-Hachijoguchi,買京都市營地下鐵一日券→
今天走到腿都失去感覺,不過倒是讓地鐵一日票大回本,完成度>100%!!!
1 則留言:
好像每晚都有宵夜吃耶, 真好真好
張貼留言